“很高興能參加市總工會組織的療休養活動,對于我們一線職工來講,切身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勞模工匠的關心愛護,身心也得到了放松和滿足。回去后,要更加干勁十足,發揮好工匠精神,帶動班組的同志們精益求精地干好平凡工作,在奮斗路上永遠‘電力’滿滿。”“咸陽工匠”、國網涇陽供電分公司配網運行調控班班長王瑩興奮地說道。
近日,陜西省咸陽市總工會組織50名來自全市各行各業的勞模工匠代表,赴廣西南寧工人療養院開展了為期5天的療休養活動。在愉悅身心的同時,還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,學習了壯鄉多民族文化、了解了邊城邊貿產業發展、領略了南國獨特的綠水青山。
在鄧穎超紀念館,大家認真觀看一組組實物,一張張圖片,感受“南寧的女兒”鄧穎超同志披荊斬棘的革命心路、堅守信仰的崇高品質、鞠躬盡瘁的革命精神和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,深受教育;在界碑廣場,重溫中國軍民與法國殖民者進行堅決斗爭,誓死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。對中越兩國同志加兄弟、攜手向未來的命運共同體建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。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、咸陽實驗中學副校長唐琪邊拍邊說:“我要多拍些視頻和照片,回去后制作成PPT,給同學們講講鄧穎超的革命事跡、界碑的故事,在下一代心中厚植愛國情懷。”
走進廣西民族博物館,大家仔細聆聽講解,對壯族、瑤族、侗族等12個世居民族的歷史根脈和文化傳承表現出濃厚的興趣。市級勞模、涇陽縣新興婦女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小玲表示,廣西的民族文化魅力讓人記憶深刻。色彩斑斕的織錦、刺繡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婦女增收致富。作為鄉村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的帶頭人,我要帶領社員深植“匠心匠藝”,把具有咸陽特色的“小手藝”做成“大產業”,讓農民的手工技藝開出“致富花”。
倘佯在南寧“綠肺”的青秀山,群峰起伏、林木青翠、泉清石奇、江環如帶。千年蘇鐵園、國際友誼園、自然生態蘭花專類園、富有民族特色的壯錦廣場……讓人流連忘返。省級勞模、咸陽市禮泉縣文化館美術組董瑩表示,廣西原生態的自然景象給了我創作靈感,我要用手中的畫筆創作出更多精品,繪就美麗中國山水靈動、秀美宜居的徐徐畫卷。
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。此次南寧之行,時間雖短,但獲益匪淺。勞模工匠們歡聲不斷、笑語延綿,結下了深厚友誼。大家紛紛表示,療休養結束后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,互學互促、比學趕超。傳承弘揚好勞模精神、勞動精神、工匠精神,激勵和帶動更多職工立足崗位、崇勞創新,爭做新時代的最美奮斗者。
勞模療休養是黨和國家重視關愛勞模的一項重要制度性安排。咸陽市總工會負責人表示,下一步,我們將加大服務力度,不斷增強勞模工匠群體的歸屬感、成就感、榮譽感。營造學習勞模工匠、崇尚勞模工匠、爭當勞模工匠的濃厚氛圍,為加快建設現代化“西部名市絲路名都”貢獻智慧和力量。
陜ICP備19012402號-1 版權所有:咸陽市總工會 聯系電話:029-33210205 郵箱:xyszghbgs@163.com 技術支持:google